Tuesday, September 30, 2014
台語的書寫與漢字的運用
<前言>
無論是傳統的「教會羅馬字」Church Romanization (本書簡稱CR) 也好,或是本書所介紹的所謂「效率化教會羅馬字」Streamlined Church Romanization
(本書簡稱SCR) 也好,或是任何始於「音」的書寫方式也好,都難免在「義」的傳達方面較為無力。為彌補這個「音明義暗」的缺陷,一個辦法是插入適當的漢字於羅馬字系列中的適當位置,如下所示 (聲調數碼改用上標因而可以不用調碼界點) :
lgoan0 ki9
tao0X原起頭 siong2 de4X上帝 csong4 czo2 tin’3X創造天 gap8 de2X及地。
只是以此兼顧音義,結果是書寫的費時費力不用說,寫出 (或印出) 的東西實在很佔地方 (恐怕也不美觀),對字典或教材等的編製也許有用 (而且寶貴),但實際應用於台語的日常書寫 (例如想以台語發表演講而私下需要準備講稿等等) 則一定令人感覺「麻煩不實用」。
換言之,真正實用的台語寫法,既不宜全用羅馬字,似亦不宜如此步步並用羅馬字與漢字 ( 所謂「羅漢並用」),那就還是 (基本上) 全用漢字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法了。其實要以漢字 (就是不以羅馬字) 為台語基本的書寫文字,是有心人士多年來積極努力的方向,只是目標的達成看來並不容易 (由至今仍無真正通用的台語漢字寫法可知)。為什麼? 因為大家還不能十分同意應該使用什麼樣的漢字。何以不能? 主要原因恐怕是大家忘了一個事實,就是大部分語言的書寫系統都有「很正式」與「非正式」( 或說「文言」與「白話」) 的區別。前者限制很多,但後者很富彈性。台語也不可能例外。
<文體框架的辨認>
漢字在台語有「讀書音」跟「白話音」之別 (亦即有不見於國語的文白異讀現象) 應該可說是常識。只是我們對文白兩種讀音框架的基本要求未必確有清楚的了解。不但如此,我們甚至對自己究竟面對哪個框架都未必有明確的自覺。首先重要的當然是「文言有文言的框架」「白話有白話的框架」。然後一樣重要 (且一樣共通於所有語言) 卻未必被明確認知的是「文言框架不可容納白話」但「白話框架可以容納文言」。最後而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是「白話框架」的彈性 (包容力) 非常之大,不但可容納文言,還可容納其他種種成分及操作。
無論如何,就台語而言,如果框架是「文言」則需用「文言」讀音,但其他問題都比較單純,有多少「音」就有多少自古就存在的「本字」,決無「有音無字」等障礙。但我們不能永遠停在「文言」的框架。一旦離開「文言」,外面就是較不單純的「白話」框架,不但基本上需用「白話」發音,而且處處會有「有音無字」及其他種種障礙。但要記得比較不單純的「白話」框架其實也正是比較自由的框架。因此也就可以用「文言」框架所不容許的種種方法來解決「文言」框架不會有的種種問題。但如果身在「白話」框架而不知在「白話」框架,那就本來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也會變成很難處理的障礙。
「白話」框架中才有的常見問題最多的算是「有音無字」的問題。我們如果以為這種問題只有靠找「本字」或造「新字」才能解決,那就是犯了身在「白話」框架卻不知在「白話」框架的毛病。但我們如何才可明確辨認所面對的是哪一種文體框架呢? 對台語而言,很幸運的是,我們可以巧妙利用台語特有的一種句法標誌來做明確的辨認。
原來台語聲調每字通常都有「收尾」「連後」兩調型 (請看附錄一、二),所以書寫台語本來就不可不標出所有「收尾」調音節,方有可能跟「連後」調音節有所區別。亦即台語本來就含有無所不在的「收尾記號」,只要有系統地按照文體框架分用「收尾記號」,我們便可從「收尾記號」的外型輕而易舉地辨認所面對的文體框架。(「收尾記號」不管文白都是無所不在,只是在本書中 外型不同。其他還有一些「白話」專用符號,自然也有助於文體框架的辨認。請看卷首「符號說明」。)
試比較 目的明確 目的| 明確| 台灣\ ((的))店\。第一個例子是國語,第二個跟第三個是台語,其中第二個是「文言」框架,第三個是「白話」框架,從漢字所帶的「收尾記號」可知。因為不同的「收尾記號」可使文體框架分明,所以在第三例中我們可以很大膽地直接套用現有的國語漢字「的」 並賦予適當的「白話」訓讀音以省掉造字的麻煩。(同樣由於框架分明,我們也可知 台灣| 的店| 之不妥,應改為 台灣| 之店|。) 但如果根本缺少這樣的機制,我們便只好把它寫成 台灣的店 ,結果由於框架不明,我們就會覺得詞句含有非找新字不可處理的障礙了。
第三個例子所解決的問題是「白話」框架才有的問題,但所用的解決方法也正是「白話」框架才有可能的方法,也就是如果不知身在「白話」框架也決不可能用到的辦法。
不用說,即使是比較自由的「白話」框架,仍有最基本的限制,就是用字上最低限度一定要維持發音所表達的語義 (以及節律,意指音節數) 。但只要語義 (及節律) 能夠維持,「白話」的文字,由於框架不是死板的「文言」,可有很大的彈性。除了可以容納「文言」外,最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可以套用僅依語義訓讀的「非本字」。(也可以適當利用英文字母,例如代名詞的複數形也大可寫成「
我N 你N 伊N」。) 因為有這樣的可能性,只要不忘身在「白話」的框架,我們就可以排除很多找「本字」或造「新字」的麻煩。
說起來,在今天的台灣,對能操台語的大多數人而言,隨便一個漢字的系列都會有三種框架。第一是國語框架 ,第二是台語「白話」框架,第三是台語「文言」框架。例如「一二三四」。除非唸出聲音,沒人能知道這四個漢字是國語,或是台語「白話」,或是台語「文言」 (或是吳語,或是粵語,或是客家語,或甚至是日語 )。但試比較 一 二 三 四 一| 二| 三| 四| 一 二| 三 四| 一\ 二\ 三\ 四\ 。利用我們的辨認方法,我們可以馬上斷定第一系列並非台語 (應該是國語) ,第二與第三是台語「文言」,第四是台語「白話」。不妨再看「one, two, three, four」(英文)「un, deux, trois, quatre」(法文)「uno, dos, tres, cuatro」(西班牙文)「ein, zwei, drei, vier」(德文) 。跟這些歐洲語言的羅馬字相比,我們的辨認方法,若要認真面對台語的書寫,也該非常有用。
<結語>
綜上所述,只要我們對書寫時的文體框架能有明確的認知,我們要為台語建立可用的漢字運用系統的工程應可大大的加速。但這樣說只是就系統的建立而言。另外還有系統的學習與推廣。學習與推廣無法一氣呵成是很明顯的。所以雖然是以完全只用漢字為最後的目標,但在文字實際的呈現方面我們還是以容納不同程度的不同方式為宜。例如對舊約聖經開頭第一句,我們最好還是依照程度接受下面三種不同寫法。
初級
lgoan0 ki9 tau0X原起頭\ siong2 de4X上帝\ csong4 czo2 ti’3X創造天\ gap8 de2X及地\。
中級
原起頭\ 上帝\ 創造天ti’3X\ 及gap8 地\。
高級
原起頭\ 上帝\ 創造天\ 及地\。
三種寫法都帶有字詞「收尾記號」,但「初級」的字詞一律分為兩部分,前面是 SCR 羅馬字,後面才是漢字。「中級」與「高級」則字詞裡面不分為兩部分,只是「中級」容許插入注音於有關漢字 (或漢字群) 之後 ,而「高級」則完全排除羅馬字。(此外,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實際需要,無論「初、中、高」級,當然均以單層右向橫寫為原則。)
這裡的程度分級所循的,不用說,就是 (理所當然的)「學字先學音」的法則。可見要學習或推廣我們的漢字運用系統,當作音標的羅馬字還是少不了的工具。至於實際要用多少羅馬字,自依實際需要而定。如此則最富彈性而用途最廣的是「中級」,因為無論「高級」或「初級」,其實可說都只是極端的「中級」。(附錄六等實際僅用「初級」與「高級」。)